“十四五”以来全市规上工业重点行业发展特征分析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,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。
一、基本情况
“十四五”以来,六安市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。截至2024年,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526户、较2021年净增438户;2025年1-9月,规上工业企业数进一步增至1582户、新增入规企业162户;规上工业产值从2021年的1777.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034亿元,连跨3个百亿台阶;2025年1-9月,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70.8亿元,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100亿元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0.2%,较全市GDP年均增速(6.6%)高出3.6个百分点;2025年1-9月增加值同比增长7%,高于GDP增速(5.2%)1.8个百分点。
|
“十四五”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分年增加值情况一览表 |
||||
|
|
|
|
|
单位:户 % |
|
年份 |
规上工业企业数 |
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|
GDP增速 |
增速比GDP高 |
|
2021年 |
1088 |
15.5 |
11.0 |
4.5 |
|
2022年 |
1239 |
8.7 |
4.1 |
4.6 |
|
2023年 |
1400 |
7.8 |
6.1 |
1.7 |
|
2024年 |
1526 |
8.9 |
5.4 |
3.5 |
|
2025年1-9月 |
1582 |
7.0 |
5.2 |
1.8 |
二、重点行业发展特征
(一)规模大、增长稳的支柱行业
“十四五”以来,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,黑色金属矿采选业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4个行业增长稳健,增加值总量合计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0%以上,是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“压舱石”。


1. 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。2024年实现增加值44.6亿元,是2021年的1.4倍。总量占比稳步提高、位次持续前移,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8.6%提高至2024年的10.6%;位次也从2021年的第4位前移至2024年的第1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.2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31.3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0%、全市第1位;受市场环境影响,短期增长承压,增加值同比下降11.8%,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.2个百分点。
从重点企业看,霍山县迎驾贡酒连续四年产值稳步增长,从2021年总产值不到50亿元到2024年突破70亿元;今年以来受白酒市场竞争加剧、前期库存偏高影响,1-9月累计产值同比下降明显,下拉该行业产值增长10.2个百分点。
2.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行业增加值规模稳定在40亿元左右,占全市比重10%左右、稳居前两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.5%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27.9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.9%、全市第3位;增加值同比增长9.4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9个百分点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行业累计新增企业数4户,全部集中在霍邱县,其中中晟金属、中鸿冶金入规当年累计产值超6亿元。
从重点企业看,霍邱县开发矿业连续四年产值超25亿元,2025年1-9月,生产设备检修处理,累计产值同比小幅下降,下拉该行业产值增长2.6个百分点。
3.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。2024年实现增加值31.1亿元,是2021年的1.6倍。总量占比、位次明显提升,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5.1%提高至2024年的7.4%;位次也从2021年的第8位前移至2024年的第4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.7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6.5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28.1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9%、全市第2位;增加值同比增长9.9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9个百分点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行业累计新增企业64户。从县区看,舒城县新增企业数最多、18户,占行业新增企业数的28.1%。其中,2024年该行业新增14户企业,户均产值5704.5万元,合计产值同比增长4.2倍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.3个百分点。
从重点企业看,新能源赛道企业表现亮眼,专注电芯储能的金寨国轩、智通储能分别于2023年7月、2025年9月入规;2024年国轩产值突破30亿元。2025年1-9月两家企业合计产值同比增长1.9倍,上拉该行业产值增长24.9个百分点。
4. 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行业增加值规模稳定在30亿元左右,总量占比、位次最高在2022年的8.6%、第3位,最低在2023年的6.5%、第7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.4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9.2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18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.8%、全市第5位;增加值同比增长4.2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2个百分点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行业累计新增企业47户。从县区看,舒城县累计新增企业数最多、14户,占行业新增企业数的29.8%。其中,2024年该行业新增企业7户,户均产值4148.7万元,合计产值同比增长64.1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.1个百分点。
从重点企业看,2024年舒城县精卓光显、胜利精密、英力电子,市开发区弘名科技等4家企业合计产值超80亿元,同比增长24.8%;2025年1-9月合计产值同比下降0.9%,下拉该行业产值增长0.6个百分点。
(二)占比显著提升、高速增长的“黑马”行业
“十四五”以来,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,汽车制造业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3个行业初始规模相对较小,但展现出极强的成长性和爆发力,是引领全市工业结构优化、动能转换的重要新生力量。


1. 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企业数量、增加值总量快速增长,从2021年7户增加至2024年的29户、增长4.1倍;2024年实现增加值16.1亿元,是2021年的9.4倍。总量占比、位次显著提升,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0.5%提高至2024年的3.8%;位次从2021年的第29位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.5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57.3个百分点,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行业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14.1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.5%、全市第8位;增加值同比增长1.3倍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.5个百分点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行业累计新增企业28户。从县区看,金寨县累计新增企业数最多、24户,占行业新增企业数的85.7%。其中,2024年该行业新增企业7户,户均产值1.3亿元,合计产值同比增长4.4倍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.4个百分点。
从重点企业看,2024年金寨县雅迪机车、雅迪新能源,霍山县应流航源等3家企业合计产值超40亿元,同比增长6.7%;2025年1-9月合计产值同比增长47.1%,上拉该行业产值增长33.1个百分点。
2. 汽车制造业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企业数从2021年的25户增加至2024年的44户,增长1.8倍;2024年实现增加值15.6亿元,是2021年的2.6倍;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1.6%提高至2024年的3.7%,占比翻一番;位次从2021年的第17位前移至2024年的第11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.1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2.9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14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.5%、全市第9位;增加值同比增长34.4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.2个百分点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行业累计新增企业51户。从县区看,舒城县累计新增企业数最多、19户,占行业新增企业数的37.3%。其中,2024年该行业新增企业9户,户均产值5930.9万元,合计产值同比增长1.5倍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.2个百分点。
从重点企业看,2024年金安区豪斯特汽车、至信科技、安健汽车天窗、文轩新能源,舒城县福然德汽车,市开发区达亚汽车等6家企业合计产值同比增长1.3倍,上拉该行业产值增长35个百分点;2025年1-9月合计产值同比增长44.6%,上拉该行业产值增长13.5个百分点。
3.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企业数从2021年的12户增加至2024年的45户,增长3.8倍;2024年行业实现增加值4.4亿元,是2021年的2.4倍。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0.5%提高至2024年的1.1%,总量位次最高在2022年和2024年的第21位、最低在2021年的第26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.5%,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9.3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5.5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.8%、全市第18位;增加值同比增长38.8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5个百分点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行业累计新增企业40户。从县区看,金寨县累计新增企业数最多、10户,占行业新增企业数的25%。其中,2024年该行业新增企业12户,户均产值1.1亿元,累计产值同比增长1.4倍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.4个百分点。
从重点企业看,裕安区国泰铝业、金寨县鼎天铝业、市开发区瀚海新材料等3家企业2024年合计产值同比增长36.4%,上拉该行业产值增长6.2个百分点;2025年1-9月合计产值同比增长22.2%,上拉该行业产值增长2.8个百分点。
(三)占比持续下滑、增速减缓的传统行业
“十四五”以来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,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3个行业受大环境影响,呈现增加值总量缩减、占比下滑、企业退库多的态势,下行压力突出,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。


1.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。2024年行业实现增加值24.3亿元,较2021年减少8.8亿元;总量占比、位次下滑明显,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8.7%下降至2024年的5.8%;位次也从第3位下滑至第8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.7%,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4.5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12.8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.1%、全市第11位;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.8%,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1个百分点。
从企业看,2024年全市7户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,4户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,合计下拉该行业产值3.1个百分点;2025年1-9月全市9户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,5户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,合计下拉该行业产值10.6个百分点。其中,首矿大昌连续四年产值超150亿元,是全市唯一的百亿级企业。2025年1-9月,企业产能受限,累计产值同比小幅下降,下拉该行业产值增长7.7个百分点。
2.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。2024年行业实现增加值24.9亿元,较2021年减少17.8亿元;总量占比、位次下滑明显,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11.2%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5.9%;位次也从第1位下滑至第7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-1%,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1.2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13.7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.4%、全市第10位;增加值同比下降15.1%,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.8个百分点。
从企业看,“十四五”以来累计申请退库50户企业。2024年全市170户非金属矿物制品企业,65.3%的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,合计下拉该行业产值22.1个百分点;2025年1-9月全市154户非金属矿物制品企业,66.2%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,合计下拉该行业产值27.4个百分点。
3. 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。2024年行业实现增加值8.3亿元,较2021年减少1.7亿元;总量占比、位次下滑,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从2021年的2.6%降至2024年的2%;位次从第14位下滑至第16位。“十四五”以来增加值年均增速-3.9%,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4.1个百分点。2025年1-9月实现增加值6.3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%、全市第17位。
从企业看,“十四五”以来累计申请退库39户企业。2024年全市105户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企业中,52.4%的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,合计下拉该行业产值14.8个百分点;2025年1-9月全市94户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企业,26.6%的企业累计产值负增长,合计下拉该行业产值5.9个百分点。
三、“十四五”工业发展总结与展望
总体来看,“十四五”以来,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,产业体系不断完善,动能转换持续深化。支柱行业支撑有力,新兴行业快速成长,传统行业在调整中推进转型,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规模稳步扩大、结构持续优化、韧性不断增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。
展望未来,六安市应继续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,聚焦打造合六同城协同创新产业基地,树牢大抓制造业、大抓市开发区、大抓招商引资、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,谋划布局未来产业,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断提升产业层次,持续推进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工业动能。
智能问答
首页
政务资讯
信息公开
办事服务
互动交流
数据六安
联网直报
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147号